歷史悠久的高爾夫球賽,其實有着其優良傳統。一連四天的高爾夫球賽事可以是種多功能大型活動,集比賽競技、國際交誼、商品推廣、顧客招徠、商務應酬、慈善籌款和甚至親子教育於一體。
在盛行高爾夫文化的西方國家中,每年高爾夫球賽往往是城中的盛事,比賽期間定必成為talk-of-the-town,場內外充滿節日氣氛,猶如小型嘉年華會,讓當地打球和不打球的市民,都能一起享受一個歡樂的周末日,充份表現出高爾夫是屬於每位市民的。
香港高爾夫球歷史,少說也超過百年,高爾夫公開賽歷史亦從一九五九年開始,從未間斷過,到今年已舉辦了四十七屆,而且獎金愈來愈高,用功利主義眼光來看,賽事像是愈來愈重要。
但筆者認為,獎金多寡並不代表一切,更重要的是,在現今城中愈來愈多中產人士熱愛打高爾夫球之際,能藉着高爾夫球賽,讓港人逐漸欣賞到高爾夫文化背後的優良傳統,香港才稱得上是高球國際都會,有別於內地蜂擁興建球場,打造高爾夫業為經濟來源。
是次瑞銀上周末日贊助的香港高爾夫公開賽,獎金高達二百萬美元,亦是二OO七年歐巡賽一站,但不可不知的是,瑞銀贊助獎金之餘,其他場内外的一切電視直播、工程、安排和設施等等所需費用,估計還要多掏三四百萬美元也說不定,目的只有一個,實現一個真正高球賽事應發揮出的嘉年華氣氛,讓每位入場觀眾都掛着笑,感染着緊湊賽事的同時,寧謚地享受在太自然無拘無束的自由空氣。
免費授球區展身手
無可否應,香港的觀衆是愈來愈懂参與高球盛事。沒有喧嘩,只有適時的歡呼掌聲;沒有像在佘山追虎雜沓紛亂,手機相機亂響,觀衆只有聚精會神、鴉雀無聲的為球手打氣,gallery(指站着的觀眾形成一道像畫廊的屏風)和球員之間,盡在心領神會中。
比賽選手當然集中比賽競技,觀眾亦可各適其適,全程跟足偶像球星有之,選定最有利位置靜坐着觀賞亦可,圍在果嶺旁分享球手推球進洞時的喜悅更佳。一家大小在小賣亭邊嚐熱帶凍飲邊欣賞大熒幕直播,偷得浮生半日閒,難得共敘天倫。那邊廂,老外無分國籍,三數知己,手執冰凍啤酒杯,大談打球心得,亦不忘開懷暢飲。
如果閣下愈看愈覺得自己的球技怎也比不上正在作賽的選手,技癢起來,大可移玉步到大會專門設立的免費授球區,觀賞球賽之餘,多學一招半式,也可不算是無功而返吧!
籌善款64萬多
高爾夫是歡樂的,歡樂之餘,舉辦高爾夫球賽的團體不會忘記地球上還有很多極需要救濟的窮人。不可不提的是,單是美國PGA Tour每年主辦的賽事中抽出用作捐款的,比在美國全部體育運動加起來的更多。在世界各地,慈善籌款活動可說是納入高爾夫傳統之一。瑞銀是次贊助香港公開賽,同時亦惠及「聖誕老人行動」(Operation Santa Claus),籌得六十四萬多港元,給無家可歸的老人和被遺棄的街童施以援手。
雖然香港高爾夫公開賽只是每年一度,但高爾夫蘊涵着的歡樂、熱誠和慈善之心,熱愛高爾夫的球迷心中,每天也可以是高爾夫日啊! (完)
#####
本文原刊於《信報》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文化 ]